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及时的研究经费资助,为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关键性的发展条件。北京大学的这些青年人在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前,已经是国内外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青年学者,基金的资助使他们如虎添翼,为他们继续攀登高峰加油助力。
十岁只是孩子的幼年成长阶段,但是,十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在北京大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校不仅是简单增加了几千万元的科研经费,而是在三个层次上推动了北京大学整体的科研进展:第一,从个体上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第二,加速了研究团队建设,为推动前沿创新性研究提供了条件;第三,提升了北京大学整体的科研水平,并为促进学科交叉、开拓研究方向起到重要作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实施为北京大学的科研发展注入了活力。关心北京大学的人可能会问:这些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现状如何?在这里我们仅做一些简短的介绍。
在北京大学80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目前共有37人成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6人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 7 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4人成为9 7 3子项目负责人,5人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人担任学校和院系的领导,7人获得国家科技奖,13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得求是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有关他们科研成就的报道已经刊登在7月16日“光明日报”。校内各单位获得杰出青年基金情况如下:数学学院11人,物理学院8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人,生命科学学院11人,力学与工程科学系5人,信息科学学院2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3人,环境科学学院5人,医学部8人,心理学系1人,光华管理学院3人,人口研究所1人。
在北京大学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80人中,有973首席科学家:严纯华、王忆平、郑晓瑛、刘忠范、梅宏、来鲁华;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陶澍、严纯华、朱玉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副主任:龚旗煌、严纯华、来鲁华、佘振苏、朱玉贤、赵新生(学术委员会)、果德安;部委重点实验室主任:陶澍、高晓明、倪晋仁、王剑波、肖瑞平;校级负责人:副校长、教务长林建华,校长助理张维迎,前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院/系负责人:数学学院院长张继平,化学学院院长赵新生、林建华、席振锋,副院长高松、宛新华,生命学院副院长赵进东,地球空间学院副院长陈晓非、张立飞,环境学院副院长陶澍,信息学院副院长梅宏,力学系主任方竞,心理系主任韩世辉,基础医学院免疫系主任高晓明,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王宪,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主任邹恒甫。
截止到2003年,在北京大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受资助者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是王诗?、张传茂,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的是:张继平、王龙、宛新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是严纯华、梅宏,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是:张继平、龚旗煌、唐建国、王健平。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其所属领域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后,取得突出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有Science,Nature责任作者:方精云,程和平。
也许这些数字是枯燥的,他们的名字您或许熟悉或许陌生,但是它却是现今北京大学科学研究中坚力量的一个缩影,杰出青年们秉承老一辈科学家身体力行的科学精神,通过勤奋和出色的研究工作脱颖而出,并努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在北京大学这块肥沃的学术土壤中,杰出青年基金播下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