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转发:胡锦涛指示: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

 

  

      胡锦涛总书记20041224日分别看望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杨乐,12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1229日考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时,和此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部党组同志在学习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正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转折,即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最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坚定信心,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转变思路,乘势而上,积极部署,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阶段、新局面。

 

  科技部党组中心组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领会一系列重要指示对我国科技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与会同志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科技发展,重视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视依靠科技解决小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最近一个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科技工作重要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是全部科技工作的灵魂和行动指南。

 

  参加集体学习的同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难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认识和观念上,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着影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断,深刻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

 

  与会同志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涵盖了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讲方针政策透彻清晰,讲任务措施全面具体。特别是关于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符合当前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切中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从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等三个方面,切实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发展。

 

  会议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要全面学习、贯彻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全国科技工作的实际,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抓好各项科技工作。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在科技界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以讲话精神统领科技工作的全局。

 

  会议提出,科技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第一是抓紧做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计划编制工作,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中,本着远近结合的原则,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着力提高我国在战略高技术发展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完成“十五”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等各项工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全部科技工作中,进一步突出科技战略导向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不断凝练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科技项目;切实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选择重点产业,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试点;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技术的自我开发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第三,加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深化科技管理体系改革,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调,积极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军民结合的新机制;制订和完善深化改革的配套政策;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实施科技人才战略。

 

  第四,不断增强科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能力。加强资源、生态、环境等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推进人口与健康及公共安全等领域科技进步;推进“星火富民”和“粮食丰产”等重大科技工程,提高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县市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行业重大技术创新活动,促进行业和企业技术进步。

 

(科技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