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2004科研工作巡礼之三:获奖与专利

年是北京大学获得国家和部委奖励的丰收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方面,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公示中):物理学院张树霖等 “若干低维材料的拉曼光谱学研究”,环境学院 方精云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药 张礼和等 “核酸化学及以核酸为靶的药物研究”。北京大学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1982-2004年国家公布的奖励项目中,北大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21项,居高校首位。

   在国家部委级和省市级奖励中,北大共有20个项目通过北京市科技奖励初评,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信息学院彭练矛等人完成的“电子显微学基础和纳米结构研究”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北大有15个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奖励,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化学学院林炳雄等人完成的“新型三效稀土FCC助剂(RE-II)”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数学学院段学复院士、物理学院杨应昌院士、赵柏林院士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在1994-2004年间,北大共有32人获何梁何利奖,居高校首位。

一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有化学学院吴瑾光教授等完成的“肿瘤临床诊断的红外光谱新方法”,物理学院杨应昌教授等完成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钕铁氮磁体产业化开发”。

 

年北京大学共有61项专利被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0件。年的专利申请量为137项,其中发明专利为131项,占总数的96%。为鼓励研究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北京大学设立专门的专利基金,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予以资助。年共有75项专利申请得到专利基金的资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