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内容简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

 

方精云课题组这支主要由方精云和他的学生组成的研究队伍,经过10多年的刻苦努力,通过发展实际观测、定量估计和模型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及相关机制,取得了若干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

他们建立了我国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变化,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定量评价了其CO2的源汇功能。他们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陆地植被是一个重要的碳汇,在过去的20年里,吸收了约我国工业CO2排放量的6%。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为科技界有重大争议的北半球陆地植被可能是工业源CO2之汇的观点提供了直接的科学证据,也为我国参加"京都议定书"等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了实质性数据。

他们还整合卫星遥感、气候等时间序列数据和植被、土壤等地面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我国大尺度植被动态及时空变化,发展了区域植被动态变化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异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若干规律。他们的研究还纠正了美国著名学者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认识,为预测区域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方精云课题组的工作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促进和引导了国内碳循环研究的开展。可以说,今天国内如火如荼的碳循环研究与这些奠基性工作是分不开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