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固体地球成分和演化专业委员会 (IUGS-SE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荷兰Elsevier出版社, 北京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大陆岩石圈的成因、现状与演化”,于2005年6月25-30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超过100人,其中包括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近40名国际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知名学者,他们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固体地球成分和演化专业委员会主席牛耀龄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
大陆岩石圈的成因、结构与演化对于建立化学地球动力学模型和地壳循环模型,对于研究矿产资源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岩石圈减薄是研究大陆岩石圈演化的重要窗口,华北克拉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大陆岩石圈减薄的实例。会议分为五个专题进行了研讨:
专题1: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e: Concepts, observations, problems and hypotheses
专题2:Crustal geochemistry & tectonics: Observ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专题3:Petrology, geochemistry of rocks at active tectonic zones and orogenies
专题4:Geophysics: Observations and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s
专题5: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 continental crusts
会后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和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三天的野外考察。本次会议对于推动中国东部, 乃至全球大陆岩石圈的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