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4日,由科学研究部组织的北京大学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答辩会在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由来自理科各院系所和医学部、人事部、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985办公室、科研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和领导组成答辩评审委员会,林建华常务副校长、林久祥副校长参加答辩会并讲话。
“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于2004年开始启动,是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的第一层次计划,旨在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2004年全国高校共有59个团队入选该计划,北京大学推荐的5个学术团队中有3个团队受资助,分别为化学学院刘忠范、理论生物中心欧阳颀和医学部王宪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获资助团队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
教育部原“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自2004年起更名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的第二层次计划,着眼于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40岁以下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04年度全国高校共有1007人入选该计划,北京大学推荐的45名青年教师中有33人受资助(理科14人、医科7人、文科12人),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
年度我校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申报名额5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名额45个,申报名额与2004年度持平。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我校人才队伍和2004年申请批准情况,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名额按理科19名,文科17名,医科9名进行分配。文科和医科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分别由社会科学部和医学部科研处组织申报,“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理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则仍旧采取由科研部在校内组织公开答辩,差额遴选,然后择优上报教育部的方法。
来自理科各院系所的29名青年教师和4个学术团队、来自医学部的3个学术团队参加了此次公开答辩,根据专家评委的投票结果,并经校领导批准,将从其中推荐19名青年教师和5个创新团队申报教育部相应的计划项目。
在“985工程”二期建设过程中,北京大学确立了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总体思路,学校领导对此次申报工作非常重视。首先在校内组织公开答辩,不仅仅是为了遴选出实力较强的团队和个人上报教育部,同时还希望出席会议的学校和各院系所、职能部门领导专家,对学校各学科优秀的年轻学者和研究群体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为优秀人才和研究团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从而推动我校人才梯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争取更多重大科研项目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