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科研部在图书馆北配楼举办报告会,邀请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组组长、前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和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研究处明炬副处长分别介绍了有关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一五”计划的情况。报告会由科研部朱星部长主持,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做总结讲话。来自全校理科各院系、医学部及附属医院的2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陈佳洱院士的报告题目为《关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思考》,他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的制订过程,并围绕他本人负责的基础科学问题领域,从基础研究的战略地位、发展态势、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战略举措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陈佳洱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确立的我国今后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家将重点安排经费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基础科学专题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在我国基础研究的战略要素中,战略是方向,投入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是灵魂,体制是保障。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发展要实施自由探索研究和国家导向性研究相结合的“双力”驱动战略,实施超前发展战略和开放合作战略。另外,陈佳洱院士还就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大力倡导改进科技管理体制和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明炬副处长主要就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与“十五”计划相比,“十一五”计划强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全面有效的支撑,在定位、结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将有重要调整。明炬副处长还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十一五”计划的项目遴选原则及各领域的发展思路与总体部署,分析了高校在“十一五”计划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介绍和分析有助于北大科研人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申报项目的过程中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最后,林建华常务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基础研究是北大的传统和优势,各个院系和实验室都有比较好的基础。北大的科学研究要瞄准国家战略目标,针对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科研工作的主动性,致力于原创性研究和新领域探索,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和成果储备。最后,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北大的特色学科领域和优势科技资源,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取更多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科研部将在会后组织有关院系认真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十一五”计划的有关内容,并根据报告会和林校长指示精神,积极做好科研项目的培育、组织和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