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CO技术”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谢有畅教授课题组发明。根据权威的Thomson-ISI数据库统计,谢有畅教授1990年发表于Advances in Catalysis的有关自发单层分散原理的论文Spontaneous monolayer dispersion of oxides and salts onto surfaces of supports: applications to heterogeneous catalysis已经被引用350多次,该论文为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根据自发单层分散原理,直接以CuCl为原料,用固态热分散法制备出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高效CO吸附剂,主要应用于从含CO工业气源中分离出高纯CO,作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目前,该吸附剂已获得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发明专利,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这是北京大学又一项实现应用价值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是基础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极好范例。
该吸附剂在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的中试装置中进行测试,被证明具有优越的CO分离性能,可以高收率地获得高纯CO。1996年向英国出口10吨吸附剂,已创汇10万美元。在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CuCl/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变压吸附分离CO技术设计建成了大型工业装置,CO纯度超过98.5%,与国内已有的同类装置相比,CO收率提高50%,动力消耗减少40%,成本明显降低,装置性能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该技术生产醋酐,年产值3~4.5亿元,利润0.5~1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另外利用该技术已为国内4家化工企业开发出成套变压吸附分离CO工程技术。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研发单位的工作报告,审查了测试组的测试报告,并到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地考察了吸附分离CO装置的运行情况。经过认真讨论,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北大先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使用单层分散型Cu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CO技术”属国内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思路独特,主要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吸附剂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对CO分离技术和羰基合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专家建议应加大在国内外的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