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到北京大学参加了“环境地理学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旨在促进地表环境过程研究,加强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实验室主任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学术带头人陶澍教授对该实验室在环境地理学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总体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陶澍教授、方精云院士、胡建英教授、徐福留教授分别介绍了在“区域环境污染过程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基本属性和有关过程研究”、“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研究”和“湖泊营养物生态健康效应的模拟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和进展。
陈宜瑜主任饶有兴趣地听取了上述报告,并就中国植被调查和数据库建设、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方法、鱼体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以及湖泊生态健康指标的应用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讨论。随后,陈主任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对资助模式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情况。他认为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加强环境学科建设,应以人类活动对自身环境的影响为主界定环境学科。研究人类活动的结果要非常注意自然过程的本底状况与规律。生态学对生命过程的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人类愈是关心自身的生存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就愈要加强地表过程的研究,一定要把生命过程、化学过程和地球过程结合起来。陈主任肯定了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地表过程研究中开展了生命过程的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希望。
会后,陈主任一行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校长助理兼科研部部长李晓明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教授等陪同下参观了“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随同陈宜瑜主任到北京大学的还有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柴育成常务副主任、宋长青处长,委办公室周延泽处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