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发表了一项由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六位不同专业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北大环境学院方精云院士参与了该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该研究利用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全球森林资料和一些主要国家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利用研究小组提出的一种新的叫做“森林恒等式”(Forest Identity)的评价方法,对全球的森林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由毁林转向森林恢复。研究显示,在过去的15年里,在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50个国家中,有22个国家的森林生长量显示了明显的增加;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4600美元的国家中,经济越发达,森林覆盖率也越高。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则例外。中国虽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近20多年来,森林覆盖在显著增加,表明了中国政策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而一些重要的热带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的森林面积和生物量却仍然在显著减少。
研究还发现,世界上一些地区100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从单纯毁林到森林再生的转变,即“森林转变”(Forest transition)。“森林转变”首先发生在欧洲,后来扩展到北美。亚洲的森林转变发生在20世纪50-70年代。研究还预测在未来的30年里,将有更多的国家会发生森林转变;到2050年,地球森林的面积将可能增加10%,这相当于整个印度的国土面积。
该研究结果可能是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它可能改变以往人们对全球森林前景的悲观认识,也可能改变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和一些政府对全球和有关国家森林资源的重新认识和评估方式。
该项目由芬兰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后,受到联合国等有关国际机构和组织以及国际媒体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20多种语言,近300个国际重要媒体(如美国的“科学”周刊、纽约时报、新闻周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经济学家等,英国的泰晤士报、BBC,联合国电台等)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另据方精云院士介绍,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工造林面积最多的国家,因此该研究对中国很重视。中国并没有因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量地破坏森林,反而森林面积在快速增加,因此受到国际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赞誉。有科学家和媒体就提出,中国能做到,为什么别的发展中国家做不到?中国的良好形象再次展示在国际组织、媒体和公众的面前。
该论文可以连接如下网页: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060848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