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我校召开2006年度理工医科科研情况通报会

会议由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组办,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校长助理朱星、李岩松,相关职能部门:两办、财务部、研究生院、国际合作部、211/985办公室、社科部、科技开发部、实验设备部等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共有来自理工科14个院系(包括交叉院、先进院、软微学院、深研院)、医学部4个学院和6个附属医院的主管科研的领导、重点基地负责人、重大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秘书共计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长助理、科研部部长李晓明总结汇报了2006年度北京大学的科研工作总体情况,对未来几年北大的科研发展进行了展望。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介绍了2006年度医学部的科研工作,及对整个医学学科发展的思考;随后科研部副部长吴朝东介绍了北京市各类项目的合作情况;科研部四个办公室主任就重大项目和基金的组织申报,基地建设和成果专利情况进行了报告;科研部副部长吴?就新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做了详细说明;科研部副部长刘波介绍了去年的国际合作情况以及合同制科研编制管理办法设想;科研部副部长、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白树林总结了2006年国防项目情况;最后理工医科院系、研究中心的代表分别对本单位去年科研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和分析。

23日上午的分组会议讨论了北京大学关于理工医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合同制科研编制的问题,各位代表结合自己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踊跃发言,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科研部以及财务部人员就一些问题作了解释说明。小组讨论结束后,分组召集人分别在大会上作了总结发言。

最后,林建华常务副校长作总结报告。他首先肯定了北京大学2006年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针对拟颁行的经费管理制度,他指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调整是国家进一步规范经费使用的表现,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理解和应用国家政策,同时也要积极的调动现有可利用资源,使其更好地推动发展,提高科研水平。他还强调人才培养也是科研成果的体现,各个院系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对未来的布局有更长远的计划;广大科研人员要注重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加强创新意识。

2006年是北京大学科研工作的丰收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为我校本部历史上零的突破

2006年度理科、医科在我国政府主导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本年度新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项,新立“973”子项目17个。新立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新立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子项目16个。新增“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课题16项,新增“863”计划专题课题61项(其中目标导向类课题17项、探索导向类课题44项)。此外,共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9个,分属13个重大重点项目,覆盖医药、信息、材料、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

2006年度理工医科到校科研经费继续创造历史新高,比2005年增长了10%。

2006年实验室建设在不同层次上取得进展。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加科技部委托国家基金委组织的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均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理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获批准建设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处理器及系统、再生医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第一轮评审。经北京市批准建立两个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北大微处理器及系统芯片开放实验室、细胞分化与细胞工程实验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