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北京大学两项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9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云-端融合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

   主要完成人:梅宏、黄罡、张颖、刘譞哲、郭耀、熊英飞;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因特睿软件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其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的高效互操作,已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大需求,是制约大数据价值链上下游的卡脖子技术。梅宏院士和黄罡教授带领团队,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突破传统“白盒”互操作技术思路,提出颠覆式的数据互操作技术途径——“黑盒”思路,通过揭示信息系统内部基于云-端融合特性的计算反射机理,发明了通过系统客户端外部监测与控制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高效互操作的整套技术及平台,消除了系统源码、数据库表、后台权限、原开发团队等“白盒”依赖,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该项目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攻坚世界级技术难题,是积极践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软件工程学术界最有影响的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等学术荣誉;获中国大陆学者首个IEEE 计算机协会技术成就奖;建立符合国际主流模式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获专利普通(非排他)许可费9500万元;研发了支持云-端融合系统高效互操作的“燕云”平台,与神州数码、联想、科大讯飞、阿里云等企业联合推出了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支持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国家安全领域数据互通、国防领域系统集成等一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发展的一项共性关键技术。

  •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

   主要完成人:沈波、康凯、王新强、童玉珍、陈志忠、 付星星

   完成单位:北京大学、东莞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是实现短波长发光器件和高频大功率电子器件的核心半导体体系,在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讯、国防军工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是全球高技术竞争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氮化物半导体外延制备是器件和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技术。该成果在863、973、基金委等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围绕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的缺陷和应力控制这一重大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发明了有效提升外延质量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新技术和外延生长新方法,制备出部分质量指标国际领先的氮化物半导体外延材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氮化物半导体大失配异质外延技术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该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多位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对该项目成果给予了引用或评价。经中国电子学会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技术创新特色突出,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氮化物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该成果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与北京大学长期合作的东莞市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获得。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张国义教授、甘子钊院士、许福军副教授等也对该项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长期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