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第一届PKU-SDSU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讲坛成功举办

2019327日,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主办的“第一届PKU-SDSU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讲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一号楼群英厅隆重举行。讲坛以北京大学(PKU)城市与环境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SDSU)合作成立“人与环境复杂系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为契机,邀请中美两国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旨在探讨交流空间数据在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研究中的作用,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促进人与环境复杂系统这一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

受邀出席本次讲坛的嘉宾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信息科学泰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Michael F. Goodchild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教授,美国奥本大学田汉勤教授,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邱方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安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瑜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副院长刘鸿雁教授、副院长金鑫、党委副书记张新平、人地系统与环境遥感实验室主任刘雪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华通人(ACMRAll China Market Research)商用信息有限公司总裁白欢朋、副总裁兼数据资源负责人张伟婵、研究分析总监郭兴翠等。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共计400余名师生参会交流。

上午830分,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致开幕词,他对嘉宾们、学界同仁和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分别从历史沿革、教师队伍、学术水平等方面对学院做了介绍。贺灿飞教授强调了发展空间数据研究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人与环境复杂系统这一新兴领域需要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最后预祝本次讲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1 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致开幕词

 

开幕式后,分别举行了“人与环境复杂系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和北京大学地理数据平台与华通人数据平台合作签约仪式。安力教授代表加州州立大学圣迭戈分校发言,他指出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人与环境复杂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空间数据结合空间分析建模为人与环境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此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亟待加强。白欢朋总裁代表华通人商用信息有限公司发言,他介绍了公司在数据服务领域的发展现状,并相信商用空间数据服务会为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研究提供帮助。

图2 “人与环境复杂系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图3 华通人数据平台签约仪式

 

在学术报告环节,七位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进展。

Goodchild院士作了题为“Modeling Complex Geographic Systems”的主题报告。他以大数据(社交媒体数据、传感器数据、遥感数据等)的增长为背景,提出了大数据对于复杂系统建模有何影响的科学问题。Goodchild院士还提出了探讨复杂系统建模最适合空间单元等重要科学问题。

 

田汉勤教授的演讲题目为“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the terrestrial biosphere in the anthropocene Era: Where we are, where we need to go”。通过总结研究成果,他分别从人类活动对陆地生物圈温室气体的影响程度、氮元素的迁移转化、海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人地耦合系统的概念框架,指明了该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陶澍院士围绕人们关注的“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探讨了农户调查等第一手数据在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中的意义。他结合近十年来一直开展的排放清单工作,分析了中国大气近十年污染变化变化趋势,并指出国家政策对于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图4 上午场报告人演讲

 

邱方教授的报告题目为“A New Paradigm for Analyzing Remotely Sensed Big Data”,他首先指出了大数据和遥感大数据的区别及遥感大数据应用的机遇与挑战,紧接着提出了遥感大数据用于分类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新范式。

安力教授的报告阐明了社会系统、环境系统同人与环境复杂系统之间的共性和特性。他从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的定义、组成、数据和方法等角度,加深了在座的学者和师生们对人与自然复杂系统的认知。他指出大数据、数据科学和模拟计算给我们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并且催生了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科学这一交叉学科。

黎夏教授报告了全球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和预测研究。他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出发点,模拟和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城市土地利用的未来变化,探讨了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刘瑜教授作了题为“Integrating Multi-Source Big Geo-Data to Understand Cities”的报告。他指出随着ICTIntegrated Computer Telemetry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整合多源地理大数据能够有效表征区域特征。他向大家介绍了多种类型的地理大数据,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地理大数据在城市认知方面的应用。

 

图5 下午场报告人演讲

 

七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分享让参会学者和师生们对空间数据及人与环境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报告交流环节,嘉宾们与在座的学者和师生们围绕该领域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学术报告环节在思辨碰撞、学术争鸣的氛围中结束。

 

图6 数据平台介绍与现场讨论

随后,刘雪萍老师为参会的学者和师生们介绍了“北京大学地理数据平台”的特点、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方式。该平台发挥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整合挖掘学院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和数据资源,具有数据共享、模型计算、地图查询等多项功能,是首个面向教育的高校地理数据平台。平台在数据分类、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创立近一年以来,已经有三百多个教学科研单位数千名用户通过平台数据开展科学研究。

最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刘鸿雁教授致闭幕词。他首先感谢了各位报告嘉宾、在座师生及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支持,期待学界同行继续关心和关注“人与环境复杂系统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大学地理数据平台”的发展。

最后,七位专家学者同部分与会人员于群英厅合影留念。


图7 与会专家合影

TOP